索引號 | 002969149/2023-109334 | ||
組配分類 | 決策預公開(網絡征集) | 發布機構 | 區經信局 |
生成日期 | 2023-05-29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主題分類 | 機械制造與重工業 | 體裁分類 | 通知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關于征求《鄞州區大力實施“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示
發布時間:
2023-05-29 09:13 來源:區經信局
公告內容草案全文起草說明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根據《鄞州區行政規范性文件草案公開征求意見規定》(鄞政辦發〔2014〕127號)文件要求,由鄞州區經信局起草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鄞州區大力實施“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7年)》在正式發布前,須通過鄞州區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公開征求意見、建議,現予公示,公示期7天(2023年5月29日-2023年6月7日)。現就文件內容進行公示。 一:公示時間:2023年5月29日-2023年6月7日 二:公示期間,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可通過來電、來信、來訪進行反映,反映問題請署實名。 三:聯系電話:057489296916,張真;聯系地址:寧波市鄞州區惠風西路77號。 為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根據《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和市委市政府打造全球智造創新之都的統一安排,鄞州區以加快高質量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首善之區為目標,大力實施“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推進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和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助推鄞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全國兩會精神,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記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當好模范生的新使命,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以“224X”產業集群培育為主攻方向,以全域產業空間整治提升為突破口,以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為關鍵舉措,全面提信心、強產業、拼經濟,搶抓發展先機、奮力破局突圍,為努力打好制造業單項冠軍領跑、信息化數字化賦能領先、高能級現代產業鏈領軍三大攻堅戰,努力實現制造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努力把鄞州區打造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示范區。 (二)主要目標 到2027年,在全區培育形成以數字產業、高端裝備為引領的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以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新型功能材料為支柱的2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以關鍵基礎件、時尚紡織服裝、新能源、現代健康為支持的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以一批新興和未來產業為新增長極的“224X”千百億級產業集群體系,實現下述目標。 ——規模質量能級躍升。到2027年,區本級規上工業總產值(3200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79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800億元)、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200萬元/畝)、畝均增加值年均增速(6%)、規上工業畝均稅收(43.2萬元/畝)。 ——數智轉型賦能凸顯。到2027年,區本級數字產業營收(10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50億元)、互聯網及軟件信息服務業營收(100億元)、工業投資(130億元)、兩化融合指數(127%)、重點行業企業裝備數控化率(97.4%)、累計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80個)。 ——創新發展動能強勁。到2027年,區本級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3.45%)、累計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65項)、累計海外專利申請(含PCT)(60件)、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340項)、累計“浙江制造”等省級以上標準(517項)、高新技術企業數量(1800家)。 ——產業生態更加優化。到2027年,全大區累計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3家)、累計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區本級自主培養省級以上領軍人才(40個),制造業貸款占全部貸款余額比重(15%)、累計國家級綠色工廠(21家)、累計國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6家)、累計培育“品字標”品牌企業(90家)。 初步建成“四區”:制造業單項冠軍標桿區、高能級產業鏈引領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制造業全域產業治理先行區。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制造業產業治理現代化,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示范區。 二、產業體系及布局 打造以數字產業、高端裝備為引領,以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新型功能材料為支柱,以關鍵基礎件、時尚紡織服裝、新能源、現代健康為支持,以一批新興和未來產業為新增長極的“224X”千百億級產業集群體系。完善“2+4+1”產業布局。做大做強2大重點園區:鄞州經濟開發區布局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產業;明州經濟開發區布局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數字產業、現代健康產業。做精做優4大產業社區:潘火片區、云龍-橫溪片區、五鄉-東吳片區和東錢湖片區的新增工業用地作為制造企業總部使用。潘火-中河產業社區布局數字產業,龍溪產業社區布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五鄉產業社區布局高端裝備產業、環東錢湖產業社區布局關鍵基礎件產業。做靚做新城市核心區,在東部新城、南部新城布局軟件信息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 (一)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1、數字產業集群。圍繞計算機與通訊設備、電子信息機電、專用電子設備、智能終端、軟件信息服務業、數字貿易等領域,聚焦發展集成電路、電子材料、軟件與互聯網等重點細分行業集群,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進整機、關鍵元器件與關鍵技術融合。力爭到2027年數字產業集群規模突破1000億元,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 ——集成電路。繼續打造鄞州區集成電路設計和裝備高地,夯實集成電路材料國內優勢地位,重點招引集成電路芯片和模組設計、裝備、半導體材料和光電器件等項目,在首南片區重點布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在明州經濟開發區和潘火片區依托康強電子等重點布局光電產業和半導體材料產業,在云龍-橫溪片區依托盛吉盛等重點布局集成電路裝備、分立器件企業,在鄞州經濟開發區布局集成電路制造和封測產業,力爭到2027年鄞州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超過150億元。 ——電子材料。鞏固提升在高純金屬材料、磁性材料的競爭優勢,發展半導體材料、光電子材料、電子陶瓷材料、電池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拓展電子材料領域的國內外合作,打造國際領先的電子材料產業高地。重點在鄞州經濟開發區和云龍-橫溪片區布局,力爭到2027年鄞州區電子材料產業產值超過300億元。 ——軟件與互聯網。在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等重點領域,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品創新迭代升級,依托南部商務區、東部新城優勢樓宇資源,打造行業應用軟件集聚區,高起點建設甬江軟件園,面向人工智能、未來網絡、量子計算和元宇宙等前沿領域強化項目招引。力爭到2027年鄞州區軟件與互聯網產業營收超過100億元。 2.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圍繞博格華納、高發、可挺等重點企業,在通用裝備、專用裝備、汽車、電氣機械與器材等重點領域,聚焦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與新能源裝備等重點細分行業集群,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融合,推動整機與零部件協同創新。力爭到2027年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國內重要的高端裝備產業基地。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三電”、智能網聯核心零部件、動力系統等關鍵核心高端零部件,研究突破車規級芯片、“三電”系統、動力電池材料等關鍵技術,繼續做大做強汽車動力總成、汽車底盤、車身及附件等優勢類別,形成完整的“研發-零部件-整車-檢測”產業體系。在潘火片區、五鄉-東吳片區結合中車產業基地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在鄞州經濟開發區、明州經濟開發區、云龍-橫溪片區重點布局零部件制造,力爭到2027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產值突破360億元,成為寧波新能源汽車之城的核心區。 ——節能環保與新能源裝備。鞏固發展電動機、微特電機、電力電子元器件和其他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重點發展鋰離子電池和環保設備制造,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依托鄞州經濟開發區,力爭到2027年節能環保與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產值突破100億元,打造綠色制造示范區。 (二)兩大五百億級產業集群 1.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推進奧克斯等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企業與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強創新設計、生產制造、品牌建設的全鏈條培育,推動行業智能化、品牌化、時尚化發展。重點在明州經濟開發區布局,力爭到2027年現代家具與智能家產業集群產值突破500億元,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創新之區。 2.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擴大博威、韻升、伏爾肯等金屬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和工程陶瓷材料應用,聚焦發展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屬合金材料等重點細分行業集群,推動稀土永磁材料產業向下游延伸,布局前沿領域,圍繞智能材料、3D 技術材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做好前沿新材料領域布局,力爭實現重大原創性突破。力爭到2027年節能環保與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產值突破500億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創新之區。 ——高端金屬合金材料。重點發展高性能、高精度、高潔凈環保、超耐磨、耐腐蝕等新型有色黑色金屬合金材料,補足高端有色金屬合金特別是汽車輕量化所需鎂、鋁合金產品,大規模集成電路用超高純有色金屬及濺射靶材以及前沿新型功能金屬材料。重點在明州經濟開發區、云龍-橫溪片區以及鄞州經濟開發區等集聚區布局,力爭到2027年金屬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350億元,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金屬合金材料產業集群。 ——稀土磁性材料。鞏固提升稀土永磁制造產業整體優勢,發展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高速永磁電機、高端電感器件等關鍵細分領域,支持寧波韻升等龍頭企業向下游延伸,研發伺服電機及伺服驅動器相關產品,深化終端應用市場帶動效應,打造“永磁材料——永磁電機——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產業鏈。重點在明州經濟開發區和鄞州經濟開發區布局,力爭到2027年稀土磁性材料產業產值突破120億元,建設國內一流稀土磁性材料產業集群。 (三)四大百億級產業集群 1.關鍵基礎件產業集群。圍繞密封件、鑄鍛件、粉末冶金件等傳統優勢領域,聚焦高強度高性能緊固件、大尺寸高精度鑄鍛件等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在環東錢湖產業社區(東錢湖、東吳),以日月重工、萬金鈑金等龍頭企業為引領,發展高精度汽車粉末冶金零件、高強度粉末冶金件、精密減壓鑄鍛件、風電用特種鍛鑄件等關鍵基礎件。力爭到2027年關鍵基礎件產值突破250億元,建成以鑄鍛件和粉末冶金為特色的國內知名關鍵基礎件產業集群。 2.時尚紡織服裝。以凱信為龍頭,專注發展時尚服裝、家用紡織品、產業紡織品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強創意設計、數字化改造和品牌營銷環節,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端化、品牌化、時尚化、綠色化發展。力爭到2027年時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產值保持在120億元,打造具有全國知名度的服裝名區。 3.新能源產業集群。圍繞光伏、風電、智慧電網、儲能、氫能等新能源裝備領域,聚焦發展智能光伏、電池及儲能等細分行業集群,推動研發、制造、應用一體化發展。以鄞州經濟開發區為中心,以杉杉鋰電、明鵬新能源等重點企業為支撐,力爭到2027 年新能源產業集群產值突破100 億元(2022年40.82億元,年均約20%),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4.現代健康。圍繞醫藥制造、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發展,重點發展檢測診斷試劑、醫療設備制造領域,穩固提升中藥飲片、中成藥、醫用防護用品、診療服務等領域,將生產制造環節重點布局在鄞州經濟開發區,研發與試驗環節重點布局在美康生命健康產業園、首南龍泰醫療、姜山智能醫療科技產業園,加大引進和培育優質企業,推進研發與制造協同發展。力爭到2027年現代健康產業集群產值突破100億元,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現代健康產業基地。 (四)X個新興和未來產業群 結合區內優勢產業基礎,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物聯、元宇宙、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前沿新材料等一批快速成長的新興與未來產業,探索發展量子科技、空天信息、未來診療等發展潛力巨大的未來產業,集聚產業發展創新能量,為新一輪高速發展積蓄未來能量。 ——新一代人工智能。聚焦通信網絡、算力網絡、通用人工智能等,突破超高速光電太赫茲通訊、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6G)、新物理維度無線傳輸等新型通信網絡技術,加快構建多模態智慧算力網絡。加快探索生成式預訓練(GPT)、汽車智能駕駛等通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及應用。 ——智能物聯。聚焦云計算大數據、高端軟件和人工智能、網絡通信、集成電路等賽道的交融發展,以芯片和元器件、5G、車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主要規劃發展方向,圍繞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樓宇、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應用場景,孵化新興產業,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元宇宙。聚焦區塊鏈、數字孿生、智能傳感等,加強區塊鏈核心技術在元宇宙中的融合應用,開放智慧醫療、智能交通、城市安全、智能電網等應用場景。突破腦機接口、AR/VR、全息顯示、人機沉浸式交互、虛擬數字人等技術,推進元宇宙交互終端、系統軟件、原創內容集成應用。 ——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聚焦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新型發電等,突破燃料電池新型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關鍵材料技術,開展固態電池電解質、鈉離子電池、過氧化物太陽能電池等先進儲能產品研發,發展深遠海漂浮式風力發電、核電等新型發電配套裝備。 ——前沿新材料。重點圍繞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復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依托寧波院士中心、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和檢測、驗證服務等領域進行系統布局,更好地體現前瞻性、戰略性和產業技術顛覆性,為高端制造業提供優質的工業糧食,為我國實現核心關鍵材料自主研發、解決“卡脖子”問題等作出積極的努力。 三、重點任務 以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進制造業全域產業治理,大力實施“一流企業培育、有效投資倍增、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空間重塑、營商環境優化”五大工程,努力實現制造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優生態發展,為把鄞州打造成為浙江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示范區、現代化濱海大都市首善之區提供強勁動力。 (一)大力實施一流企業培育工程 1.助推企業主體做大做強。圍繞市百強企業培育目標,立足區域優勢產業龍頭企業、骨干企業,開展區五十強企業培育行動,對制造業10億元以上“大優強”企業實施“一企一案”動態精準培育。深入實施“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行動和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聚焦標志性產業鏈及重點細分領域,實施全鏈條培育,引導企業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的梯次升級。到2027年,力爭全區制造業營收超十億企業達到35家,進入市級百強企業培育梯隊15家,中國制造業500強有新入圍。市級以上單項冠軍企業(產品)70家,累計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達23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5000家。(牽頭單位:區經信局、區科技局) 2.支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實施新一輪“鳳凰行動”計劃,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赴境內外交易場所申請掛牌上市。不斷優化擬上市企業梯隊建設,重點培育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企業上市。充分發揮資本助企融資作用。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實施增發、配股、發行債券等多途徑獲得融資。培育、支持科技型、人才型、專精特新企業引入外部PE、VC投資機構,推動企業實現規范管理、壯大做強。到2027年,制造業上市企業達到30家以上。(責任單位:區地方金融監管局) 3.鼓勵制造業創牌提標。圍繞“224X”產業體系,鼓勵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品字標浙江制造”等省級以上品牌,引導和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實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浙江制造”標準。到2027年,每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13件,累計海外專利申請(含PCT)60件,新增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45項、累計“浙江制造”等省級以上標準517項,新增“品字標浙江制造”企業36家以上,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17家。(牽頭單位:區市場監管局) (二)大力實施有效投資倍增工程 1.全力招引重大制造業項目。圍繞“224X”產業集群,聚焦重點領域和細分行業,引進強鏈補鏈延鏈的大項目。緊盯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現代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瞄準世界500強、央企、名企等行業頭部企業和產業發展先進地區,開展精準招商;每年招引年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的重大制造業項目1個以上。鼓勵企業加大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和增資擴產力度,每年推進建設1個超20億元、10個超億元工業投資項目。(牽頭單位:區投促中心、區經信局;配合單位:區科技局、區發改局) 2.全面實施企業數智化轉型。深入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加快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分行業、分層次、分類型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勵中小企業加大以“機器換人”為重點的自動化改造,鼓勵行業骨干企業向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升級;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向設計研發、物流倉儲、營銷管理等全環節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打造以“未來工廠”為標桿、以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為主體的新智造群體。到2027年,實現重點行業規上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全覆蓋,重點規上工業企業裝備數控化率突破97.4%以上,打造“未來工廠”5家以上,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80家以上,培育“5G+工業互聯網”試點企業20家以上。(牽頭單位:區經信局) 3.全周期管理服務落地項目。加強項目全周期管理服務,強化“清單式”攻堅推進,對重大制造業項目招引落地、建設實施、竣工驗收、投產達產、履約監管等實施動態跟蹤管理。建立產業鏈重點項目庫,強化項目節點精準管控,建立項目問題閉環處置機制和部門聯動協調幫扶機制。(牽頭單位:區經信局;配合單位:區發改局、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區住建局、區投促中心) (三)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工程 1.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和創新管理水平。支持領軍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行業創新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推動產業鏈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到2027年,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以上、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2家以上、技術創新中心2家以上。(牽頭單位:區科技局;配合單位:區經信局、區發改局) 2.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圍繞“224X”產業體系,以強鏈延鏈補鏈為導向,以市場應用帶動集成創新,組織實施重點研發計劃暨“揭榜掛帥”,著力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痛點、堵點。鼓勵優勢企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組建共性技術平臺或聯盟,合力攻關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的共研共用。到2027年,規上工業研發費用達到90億元,5億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每年實施重大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0個以上。(牽頭單位:區科技局) 3.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打造“1+N”網絡的鄞州科技大市場3.0升級版,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以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浙江制造精品等優質產品為重點,加快新技術新產品場景應用和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到2027年,全區技術交易額達到90億元。(牽頭單位:區科技局;配合單位:區經信局) (四)大力實施產業空間重塑工程 1.全力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根據市“2070”工業集聚區規劃,高標準推動鄞州經濟開發區和明州經濟開發區兩個戰略產業園的規劃編制,潘火、環東錢湖、云龍橫溪和五鄉東吳四個優勢產業社區建設,促使重點企業、項目等向重大產業平臺集聚。謀劃建設現代健康、軟件信息等重點(特色)產業園。深化小微企業園建設培育,加快小微企業入園集聚發展。穩步推進城鎮開發邊界外現狀工業用地減量,探索建立工業用地“占補平衡”和優質企業騰挪入園機制,工業項目退出后產生的流轉指標進入工業控制線內,優先用于建設騰挪區,保障優質退出企業繼續發展。到2027年,工業用地入園率達到65%以上,培育三星級及以上小微企業園15家。(牽頭單位:區經信局;配合單位:區發改局、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區工治辦) 2.全生命周期管理工業用地。加大一級市場工業用地供給,新增工業用地實現100%“標準地”模式出讓,在此基礎上實行產業項目準入及“雙合同”管理,原則上核心地塊投資強度不得低于700萬元/畝,畝均稅收不得低于70萬元/畝,畝均產值不得低于1000萬元/畝。加強存量工業用地的履約監管。對以“標準地”出讓的工業用地,嚴格踐行雙合同管理機制,全面落實項目建設、投入、產出等全過程全要素管理責任;對未按“標準地”出讓的工業用地,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產出績效標準,對低效企業進行動態跟蹤監管幫扶。進一步強化工業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及出租管理,嚴格控制工業用地改變使用性質。(牽頭單位:區工治辦、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區發改局、區經信局、各鎮(街道、園區)) 3.全面治理提升低效區塊企業。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鄞州區工業集聚區規劃編制工作,統籌老舊工業地塊及園區的改造提升。以法定程序批準控制性詳細規劃所劃定的規劃控制單元為最小治理單元,因地制宜制定“一園一方案”“一區塊一方案”,通過清退低效、拆除重建、設施更新等途徑大力開展低效工業區塊治理提升工作,促進容積率、畝均效益雙提升。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實施差別化電價等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措施,建立“散亂污”企業清單,以兼并重組、整體騰退、搬遷入園、改造提升等方式進行綜合整治。到2027年,累計完成20個低效工業區塊的改造提升,累計完成5000畝以上低效工業區塊的治理提升(其中2023年不少于2000畝),累計完成1300家“三類企業”的整治提升。力爭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達到200萬元/畝以上、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43.2萬元/畝以上。(牽頭單位:區工治辦;配合單位:區經信局、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區投促中心、各鎮(街道、園區)) (五)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工程 1.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引導企業家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幫助企業家樹立好發展的信心決心。實施新時代民營企業家培養、企業家素質提升等計劃,實施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建強新生代企業家隊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強化優秀企業示范引領效應,大力宣傳優秀企業家先進事跡。評比表彰一批具有行業領導地位、愛國主義情懷、實業報國事跡和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家。(牽頭單位:區委統戰部;配合單位:區委人才辦、區經信局、區工商聯) 2.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發揮鄞州品牌指導服務站、知識產權行政司法保護中心作用,構建公檢法與行業協會、中介服務機構聯動的知識產權保護網絡。依托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立健全舉報投訴快速反應機制,優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商業秘密為重點,嚴厲打擊知識產權犯罪行為。建立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知識產權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和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海外專利糾紛應對、知識產權分享與保護機制。以知識產權保護支撐創新發展。(牽頭單位:區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局) 3.持續深化助企紓困活動。完善多級領導牽頭帶班、職能部門服務組團、反饋問題集中會商、訴求問題閉環處理等機制。強化平臺支撐,依托幫企大廳、企業服務專線等平臺載體,持續開展線上線下惠企政策宣講活動。持續推進十鏈百場千企行動,開展重點產業項目供需對接會。繼續開展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排查清理工作。持續深化“伙伴銀行”建設,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開展政策集成落地專項行動,市、區資金全部上線甬易辦直接兌付,確保各級扶持資金快速直達企業賬戶。(牽頭單位:區經信局 ;配合單位:各政府職能部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整合統籌各類專項資金,強化政策集成,優化使用方式,集中財力支持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優質企業競爭力提升、集群服務體系構建及人才引育、科技創新等重點工作。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對于新引進的產值10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企業,積極爭取市區兩級政策支持,對于產值1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企業,出臺“大優強”專項培育扶持政策。充分發揮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新政引領撬動作用,擴大政策宣傳覆蓋面,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貫徹落實省政府部署要求,提取土地出讓收入的0.5%以上用作“騰籠換鳥”專項經費,用于盤活工業用地、企業整治提升、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完善、增資擴產土地騰挪等。(牽頭單位:區政研室、區財政局、區發改局、區稅務局;配合單位:區經信局、區工治辦、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區委人才辦、區科技局) (二)強化工業用地集約利用。建立工業用地保護制度,制定工業集聚區控制線管理辦法,嚴控違規轉型,保護控制線內的工業用地和以工業為主導方向的發展備用地。全區每年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于30%,其中2023年出讓工業用地不少于2000畝。推行工業用地先租后讓、租讓結合、長期租賃等多種供應方式。實施差別化地價政策,對優質項目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在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有關要求下,鼓勵工業用地“提容增效”,原則上新建工業用地項目容積率在2.0以上。探索區域工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工業集聚區控制線外工業用地置換為控制線內新增工業用地。對規劃工業用地用途已調整但5年內暫不實施的區域,可允許畝均效益綜合評價B檔以上的企業實施技改及新建擴建工業項目。(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區工治辦;配合單位:區發改局、區經信局)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大中型銀行機構將“騰籠換鳥”優質技改項目、節能減碳技改項目作為貸款投放重點,給予中長期貸款支持,鼓勵給予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展碳排放權、排污權、特許經營收費權等抵質押綠色信貸業務。發揮政府產業基金引領作用,對“招大引強”重大項目予以重點支持。(牽頭單位:區金控公司、區地方金融監管局;配合單位:區財政局、區發改局) (四)優化能耗碳耗資源配置。各鎮(街道、園區)通過低效用地整治和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的碳排放和能耗指標,原則上用于本區域實施“騰籠換鳥”新興產業、強鏈補鏈和技改項目。同時,積極為大項目爭取市級統籌的能耗碳耗資源。積極落實市級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推動高耗低效企業整治提升。推廣工業碳效智能對標應用場景,實施重點行業企業碳效評價和碳效分級標識。(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經信局;配合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供電公司) (五)強化制造業人才保障。大力落實百名精英企業家培育、企業家素質提升等計劃,加強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聚焦新材料、數字產業、現代健康等重點領域,統籌推進各項人才工作。完善產教融合、產教協同機制,推動高校、技工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適應。(牽頭單位:區人力社保局、區委人才辦、區經信局;配合單位:區總工會、區教育局、區科技局)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由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一推進“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成立工作專班,聚焦工作目標,強化部門聯動,落實清單責任,實施掛圖作戰,實行閉環管理。各鎮(街道、園區)要高度重視,抓好任務落實。 (二)加強評價考核。對標任務清單和時間節點,建立健全專項督查、聯合檢查、隨機抽查工作機制,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群眾監督,加大對各部門、各鎮(街道、園區)落實工作任務督促力度。 (三)加強數字治理。深化數字化改革,體系化規范化推進數字經濟系統建設,推進落實上級平臺“畝均論英雄”4.0、項目全周期管理服務、產業鏈大數據、碳效碼等多跨場景應用,進一步完善區“制造業全域治理數字化平臺”“碼上找房”等應用場景,提升產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四)加強服務宣傳。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圍繞企業難題,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通過組織現場推進會、工作交流會等形式,調動各有關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及時總結推廣“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引導企業轉變發展理念,切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附件:1.鄞州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草案全文.doc 一、起草背景和編制過程 (一)省市關于制造業集群培育及高質量發展工作的部署 2022年8月30日,浙江省印發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打造4個世界級先進產業群、提升15個特色產業集群競爭力、培育高成長性“新星”產業群,即培育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概念,在今年1月17日,又印發了《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作為省“十大工程”之一從總體要求、六大行動、6方面23項主要任務、政策措施等為先進制造業集群指明了方向。 寧波市也于2022年9月22日發布了《寧波打造全球智造創新之都行動綱要(2022—2026年)》,并在今年4月7日就《寧波市加快打造“361 綠新高”萬千億級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征求意見。提出打造三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一批新興與未來產業群,成為全球智造創新之都,為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提供硬核支撐。 (二)鄞州區“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方案起草過程 根據省市關于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培育推進制造業高質量 發展的統一部署,我局對近年來鄞州區制造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強化問題意識、全面思考分析,以求找到鄞州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與路徑。 總體來說,鄞州工業經濟的基礎比較扎實。特別是近年來,鄞州主動順應智造創新、“互聯網+”趨勢,深入推進工業供給側領域改革,通過狠抓產業集群提升、產業智能化改造、工業土地全域治理等重點工作,工業經濟逐漸從“總量主導”向“質量優先”轉變,走出了一條具有鄞州特色的發展之路。 盡管鄞州區制造業的底子比較好,但是對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無論是土地資源還是環境承載容量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原本既定的產業生存路徑和發展模式都受到轉型發展的擠壓。總結起來,當前鄞州制造業發展存在最大的問題是八個字:比重下降,增長乏力。區本級工業占GDP的比重從2017年的34.6%下降到2022年的21.8%。盡管有2017年行政區劃體制改革和三年疫情影響的因素,但是整體這五年工業比重是呈現逐年下降態勢的。造成這個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工業空間資源被壓縮、結構失衡、新興動能與人才支撐的不足。 通過對制約鄞州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問題瓶頸的全面分析,我們提出了《鄞州區大力實施“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方案對未來五年鄞州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路徑、任務、舉措、抓手進行頂層設計,確保“錨定五年、謀準三年、認真做好每一年”。 二、《行動方案》總體框架說明 《行動方案》主要包含總體要求、產業體系及布局、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組織實施等五方面內容。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224X”產業集群培育為主攻方向,以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為關鍵,努力把鄞州區打造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示范區。 2.主要目標。實現規模質量能級躍升。到2027年, 區本級規上工業總產值3200億元(年均增速12%)、全部工業增加值(79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數智轉型賦能凸顯。到2027年,區本級數字產業營收(10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50億元)、互聯網及軟件信息服務業營收100億元(年均增長17%)。創新發展動能強勁。到2027年,區本級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3.45%)、累計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65項)、高新技術企業數量(1800家)。產業生態更加優化。到2027年,全大區累計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3家)、累計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區本級自主培養省級以上領軍人才(40個)、累計國家級綠色工廠(21家)。 (二)產業體系及布局 打造以數字產業、高端裝備為引領,以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新型功能材料為支柱,以關鍵基礎件、時尚紡織服裝、新能源、現代健康為支持,以一批新興和未來產業為新增長極的“224X”千百億級產業集群體系。完善“2+4+1”產業布局。做大做強2大重點園區:鄞州經濟開發區布局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產業;明州經濟開發區布局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數字產業、現代健康產業。做精做優4大產業社區:潘火片區、云龍-橫溪片區、五鄉-東吳片區和東錢湖片區的新增工業用地作為制造企業總部使用。潘火-中河產業社區布局數字產業,龍溪產業社區布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五鄉產業社區布局高端裝備產業、環東錢湖產業社區布局關鍵基礎件產業。做靚做新城市核心區,在東部新城、南部新城布局軟件信息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 (三)重點任務。實施五大工程。一是大力實施一流企業培育工程。助推企業主體做大做強,對制造業10億元以上“大優強”企業實施“一企一案”動態精準培育。深入實施“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行動和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到2027年,力爭全區制造業營收超十億企業達到35家,進入市級百強企業培育梯隊15家,中國制造業500強有新入圍。市級以上單項冠軍企業(產品)70家,累計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達23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5000家。支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實施新一輪“鳳凰行動”計劃,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赴境內外交易場所申請掛牌上市。不斷優化擬上市企業梯隊建設,到2027年,制造業上市企業達到30家以上。鼓勵制造業創牌提標,引導和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實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浙江制造”標準。到2027年,每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13件,累計海外專利申請(含PCT)60件,新增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45項、累計“浙江制造”等省級以上標準517項,新增“品字標浙江制造”企業36家以上,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17家。 二是大力實施有效投資倍增工程。全力招引重大制造業項目,瞄準世界500強、央企、名企等行業頭部企業和產業發展先進地區,開展精準招商;每年招引年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的重大制造業項目1個以上。鼓勵企業加大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和增資擴產力度,每年推進建設1個超20億元、10個超億元工業投資項目。全面實施企業數智化轉型,打造以“未來工廠”為標桿、以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為主體的新智造群體。到2027年,實現重點行業規上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全覆蓋,重點規上工業企業裝備數控化率突破97.4%以上,打造“未來工廠”5家以上,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80家以上,培育“5G+工業互聯網”試點企業20家以上。全周期管理服務落地項目,對重大制造業項目招引落地、建設實施、竣工驗收、投產達產、履約監管等實施動態跟蹤管理。建立產業鏈重點項目庫,強化項目節點精準管控,建立項目問題閉環處置機制和部門聯動協調幫扶機制。 三是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工程。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支持領軍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行業創新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推動產業鏈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到2027年,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以上、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2家以上、技術創新中心2家以上。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鼓勵優勢企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組建共性技術平臺或聯盟,合力攻關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的共研共用。到2027年,規上工業研發費用達到90億元,5億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每年實施重大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0個以上。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打造“1+N”網絡的鄞州科技大市場3.0升級版,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以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浙江制造精品等優質產品為重點,加快新技術新產品場景應用和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到2027年,全區技術交易額達到90億元。 四是大力實施產業空間重塑工程。全力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高標準推動鄞州經濟開發區和明州經濟開發區兩個戰略產業園的規劃編制,潘火、環東錢湖、云龍橫溪和五鄉東吳四個優勢產業社區建設,促使重點企業、項目等向重大產業平臺集聚。到2027年,工業用地入園率達到65%以上,培育三星級及以上小微企業園15家。全生命周期管理工業用地,加大一級市場工業用地供給,新增工業用地實現100%“標準地”模式出讓,加強存量工業用地的履約監管。對以“標準地”出讓的工業用地,嚴格踐行雙合同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工業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及出租管理,嚴格控制工業用地改變使用性質。全面治理提升低效區塊企業,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實施差別化電價等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措施,建立“散亂污”企業清單,以兼并重組、整體騰退、搬遷入園、改造提升等方式進行綜合整治。到2027年,累計完成20個低效工業區塊的改造提升,累計完成5000畝以上低效工業區塊的治理提升(其中2023年不少于2000畝),累計完成1300家“三類企業”的整治提升。力爭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達到200萬元/畝以上、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43.2萬元/畝以上。 五是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工程。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實施新時代民營企業家培養、企業家素質提升等計劃,實施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建強新生代企業家隊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強化優秀企業示范引領效應。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發揮鄞州品牌指導服務站、知識產權行政司法保護中心作用,構建公檢法與行業協會、中介服務機構聯動的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建立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知識產權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和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海外專利糾紛應對、知識產權分享與保護機制。以知識產權保護支撐創新發展。持續深化助企紓困活動,完善多級領導牽頭帶班、職能部門服務組團、反饋問題集中會商、訴求問題閉環處理等機制。持續推進十鏈百場千企行動,開展重點產業項目供需對接會。繼續開展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排查清理工作。持續深化“伙伴銀行”建設,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保障措施。1.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對于新引進的產值10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企業,積極爭取市區兩級政策支持,對于產值1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企業,出臺“大優強”專項培育扶持政策。充分發揮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新政引領撬動作用,擴大政策宣傳覆蓋面,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貫徹落實省政府部署要求,提取土地出讓收入的0.5%以上用作“騰籠換鳥”專項經費,用于盤活工業用地、企業整治提升、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完善、增資擴產土地騰挪等。2.強化工業用地集約利用。全區每年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于30%,其中2023年出讓工業用地不少于2000畝。推行工業用地先租后讓、租讓結合、長期租賃等多種供應方式。實施差別化地價政策,對優質項目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原則上新建工業用地項目容積率在2.0以上。探索區域工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工業集聚區控制線外工業用地置換為控制線內新增工業用地。對規劃工業用地用途已調整但5年內暫不實施的區域,可允許畝均效益綜合評價B檔以上的企業實施技改及新建擴建工業項目。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大中型銀行機構將“騰籠換鳥”優質技改項目、節能減碳技改項目作為貸款投放重點,給予中長期貸款支持,鼓勵給予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展碳排放權、排污權、特許經營收費權等抵質押綠色信貸業務。發揮政府產業基金引領作用,對“招大引強”重大項目予以重點支持。4.優化能耗碳耗資源配置。通過低效用地整治和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的碳排放和能耗指標,原則上用于本區域實施“騰籠換鳥”新興產業、強鏈補鏈和技改項目。同時,積極為大項目爭取市級統籌的能耗碳耗資源。5.強化制造業人才保障。大力落實百名精英企業家培育、企業家素質提升等計劃,加強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聚焦新材料、數字產業、現代健康等重點領域,統籌推進各項人才工作。完善產教融合、產教協同機制,推動高校、技工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適應。 (五)組織實施。1.加強組織協調。由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一推進“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成立工作專班。2.加強評價考核。對標任務清單和時間節點,建立健全專項督查、聯合檢查、隨機抽查工作機制。3.加強數字治理。完善區“制造業全域治理數字化平臺”“碼上找房”等應用場景,提升產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4.加強服務宣傳。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及時總結推廣“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引導企業轉變發展理念,切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關于征求《鄞州區大力實施“22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已于2023年5月29日—2023年6月7日在寧波市鄞州區經濟和信息化局網站上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期間未收到反饋意見,特此說明。 寧波市鄞州區經濟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8日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