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首筆水域指標在鄞州區成功交易

7月11日下午,中河街道與區水務集團達成了一項水域指標交易協議,在此次交易中,中河街道購買了967平方米的水域指標,交易金額高達267.4681萬元。這一交易標志著我區實現了水域指標交易的歷史性突破,這也是寧波市首筆水域指標交易。據悉,我區共有水域面積為59.5140平方公里。水域指標化管理是我區正在積極探索并推廣的一種創新水域保護機制。該機制通過設立“水域銀行”,將新開的水域面積進行統計并儲存,為后續開發建設項目涉及水面占用時提供指標補償。這一舉措旨在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和諧共生。交易雙方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水域指標交易不僅解決了建設單位的燃眉之急,避免了因“同步實施、同步驗收”原則導致的工程落地難問題,還為國有企業實施新增水域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形成了一個“保護有收益、收益促保護”的良性循環。近年來,為應對水域補償時間跨度長、水域補償碎片化等難題,區水利部門不斷深化水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出臺了《鄞州區水域占補指標化管理辦法(試行)》及其實施細則,并成功入選了2024年度全省水利重點工作典型案例。
區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涉水建設項目往往需要占用部分水域,且受到“同步實施、同步驗收”原則的制約,導致同步等效補償難度大、時間長,影響了工程的順利推進。同時,水域補償的碎片化也給水面率的提升和河道的行洪能力帶來了困難。因此,我區開始探索水域管理體制改革,希望通過水域指標化管理來保障全區水面率和行洪能力,并優化涉水營商環境。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我區積極借鑒江蘇吳江、江蘇常熟、浙江永康等地的先進經驗,并結合區域實際情況,走出了一條“金融活水、水域管理雙向賦能”的新路。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探索推廣“項目+區域收益”模式,貫通“資源-資產-資金”轉化渠道。未來,我區將以本次水域指標交易為契機,持續深化水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水域占補平衡工作和水域指標交易制度。同時,持續推進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打通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渠道,為水域保護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