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溪:黨建引領“五維聯動”,共富新篇“景美業興” |
發布日期: 2025-07-15 16:25 信息來源: 橫溪鎮 |
黨建工作是凝聚力量的“主心骨”,也是推動共富的“紅色引擎”。近年來,橫溪鎮融合鎮域特色,以“黨建統領促共富”為總牽引,通過“五維聯動”,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動能。以高質量黨建為筆,在靈秀橫溪的土地上描繪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共富畫卷。 黨建聯建促共富 協同發展聚動能 鄞州向南,峰巒疊嶂,無限風光。“千年古鎮”橫溪在一片綠水青山里美麗生長、蓬勃發展。如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將山水資源進一步轉化為富民產業? 目前,橫溪鎮已成功培育區級共富工坊9家,其中農旅融合型7家,涵蓋茶葉種植、果蔬采摘、非遺體驗等多個領域。依托市級“一鎮街一品牌”共富展銷活動、區黨代表活動等平臺,工坊產品獲得了更廣闊的展示窗口。此外,金峨村還與寧波市柏麗凱日用工藝品有限公司開展“村企共富”共同體建設,通過推出金峨村靈芝孢子粉、朱鏡我黨史教育基地IP特色共富文創等,為新興領域黨組織深度參與共富實踐提供了生動范例。 今年,橫溪鎮與鄞通集團的“國企聯村”項目得到進一步深化。通過共建“山水共興,農旅共建”片區,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心劑”,在文旅服務中心基礎上建設農文旅綜合體,打造“橫溪共富客廳”及上任村分點,形成了“一心多點”的共富產品展銷網絡。 橫溪鎮還與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結對“校地合作”,聚焦人才與產業雙向賦能,著眼民生普惠與技能提升,共同參與共富文創設計、農產品電商平臺搭建。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攝影大賽、古道健康跑、垃圾分類及法治宣講等志愿服務,將“藍精靈”志愿隊融入鎮“恒悉行”志愿服務品牌矩陣,為共富實踐注入活力。 人才興村添活力 先鋒引領強根基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橫溪鎮通過培育本土人才、引進外來智力,讓“青創客”“新農人”、駐村干部成為激活鄉村活力的“生力軍”,匯聚智創力量,澆灌共富之花。 “碧水潤沃野,丹心映鄉村”,這是上任村第一書記林琪的承諾。駐村以來,他用實干寫就了一份出色的“為民答卷”,并獲評“市優秀共產黨員”。提質改造村辦公陣地,讓黨員活動有“新家”;結合“世界水日”開展節水宣傳,讓組織生活更“活”;“一對一傳幫帶”培養后備干部,把基層戰斗堡壘筑牢。黨建引領上,林琪用這“三步走”策略充分激發隊伍活力。從協調對接、申請資金,到施工督導、項目驗收,林琪還全程參與山塘維修、堰壩改建、村道新建等工程,見證了鄉村風貌鮮活真實的嬗變過程。 林琪更懂“富民”才是根本,通過對接社區團購、商超直供,2024年上任村的藍莓、獼猴桃等農產品銷售額達130萬元,同比增收10%,村里融入的山泉品牌,預計年增收超20萬元。 “把茶葉從商品做成文化”,這是柯青家庭農場場長俞超凡的初心。作為“茶三代”,他接過父親的240畝茶園后,用科技與創新改寫了傳統種茶模式。鄞州首條全自動茶葉生產線在農場落地后,溫度、濕度、炒制時間全程可控,不僅讓1罐茶的生產人力從7人減至2人,更實現了“茶香與湯香融合”的品質躍升,茶葉常溫保存期延長至1年。“茶場不只是種茶,更是種風景、傳文化。”如今,農場年銷售額突破800萬元,帶動周邊20余戶農戶就業,俞超凡也以區政協委員身份,為農文旅融合發聲,成為“新農人”的標桿。 潘吉是“青創客+村干部”的雙料代表。作為村主職后備干部,他一邊扎根基層治理,一邊探索“創業帶富”路徑。針對橫溪鎮騎行愛好者眾多的特點,潘吉牽頭打造的集騎行休憩、特產展銷于一體的上任村共富驛站即將建成,有望成為村民增收的“新支點”。 文旅產業賦新能 農旅融合拓路徑 如今,橫溪鎮農旅融合的“化學反應”持續釋放,“山水橫溪”品牌越叫越響。“湖光山色‘綠水青山’實踐線”串聯起亭溪嶺古道、朱金漆木雕藝術館等特色景點,新增“在云端”咖啡館等10余個網紅打卡點,wego咖啡館的一平米博物館、金峨村的杜鵑花海、上任村的騎行驛站,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數字+品牌”是橫溪農業的“雙引擎”。在“雙強驅動+品牌賦能”戰略下,該鎮成功培育出省級“數字農業工廠”、市級“數字化種養主體”各1家,帶動200余戶農戶實現增收,“農業+”的附加值讓現代農業跑出了“加速度”。 橫溪鎮已建成1100畝綠色農田,普羅農業依托綠色農田建設成果,用土壤墑情監測、智能灌溉系統、物聯網蟲情測報等設施和技術,積極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農場探索;山禾家庭農場的智能冷庫、智能連棟大棚,讓果蔬錯峰上市增收25%;柯青農場的智能炒茶機、色選機,讓茶葉加工效率成倍提升,成功實現“機器換人”。 如果說“雙強驅動”激活了農業共富的新動能,那么鄉村CEO的成果則用“專業動能”撬動了共富新局。金峨村作為區級鄉村職業經理人試點村,通過“賽事選拔+實地調研+本土培育”方式引入專業運營團隊,策劃紅色研學、短劇拍攝等新業態。同時,催生出鄉村咖啡師、農創匠人等新崗位,村民增收渠道被大大拓寬。 共富市集搭平臺 惠民增收顯實效 一攤一鋪連民生,一集一市載共富。橫溪鎮以“眾橫家”共富市集為支點,撬動“農超對接、公益助農”大文章,讓菜市場這個“最小單元”成為惠民增收的“大舞臺”。橫溪菜市場場長俞德勇作為鎮人大代表,首創“零租金+大戶讓利”模式,60家農業合作社入駐共富攤位,享低于市場價40%租金減免,年銷售額近2000萬元;300余戶本地小散農戶在“農鄉集市”經營,可享受“零租金”攤位,實現年銷售額800萬元,減免租金40萬元,戶均增收超1000元。“攤位雖小,暖意很足。”橫溪村農戶章華川是受益者之一,他的蔬菜憑借“零租金”政策入駐,年銷售額從5萬元增至25萬元。 便民服務也更顯溫度。平價菜專區每日供應新鮮蔬菜,用降低菜價的方式來惠及民生;下午5時30分后的“折扣時段”,讓居民盡享實惠;母嬰室、無障礙設施的安置,讓市集成為“有溫度的民生驛站”。“以前賣菜愁銷路,現在有攤位、有保障、有錢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農戶們的心聲,道出了共富市集的真諦。 未來,市集將升級“線上直播+線下展銷”模式,通過田頭預售、市場展銷、網上續賣的“三段式”銷售,讓農產品實現“從枝頭到舌頭”的無縫對接,成為名副其實的“共富直通車”。 社會服務提質效 普惠共享暖民心 在橫溪,一系列聚焦民生福祉的舉措穩步推進,從就業幫扶到養老托育,從社會服務到基層治理創新,每一項工作都精準回應群眾需求,黨建引領讓“幸福橫溪”觸手可及。 為更好服務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橫溪鎮創新推出“四個一”品牌服務,通過“成立一個基金、推出一張地圖、羅列一份清單、打造一個平臺”為這群“小鎮縱橫家”提供更好的關愛。一方面,發動企業黨支部成立我區首個新就業群體關愛基金,為街區新就業群體全覆蓋購買保險,并量身定制“移動騎士卡”,大幅降低新就業群體通信成本;另一方面,推出“縱橫家”甬愛街區地圖2.0升級版,更新系列服務清單,提供志愿服務包32項、黨員商戶參與“甬愛商家”40余家,形成涵蓋生活服務、健康管理與設備保障等三大類“甬愛商家”朋友圈,實現新就業群體從“百步一站”到“三維共賦”的功能升級迭代。同時,緊鑼密鼓升級鎮級數字共富平臺,依托優惠推介精品游、民宿薈、咖啡薈及共富產品等內容,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多維度服務。 為破解就業難題,橫溪鎮全力打造“零工驛站”、“工蜂”崗亭,這些服務網點成為就業供需對接的關鍵樞紐。自2024年投入運營以來,兩個網點已成功助力企業發布崗位1118個次,幫助280名失業人員再就業,讓“家門口就業”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眾橫家”婦聯以“見山”文旅綜合體為初創平臺,積極組建共富“她力量”,通過“巾幗共富工坊”招用周邊剩余勞動力,推介農民土特產品,為農民口袋“增富”。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社會服務提質增效,橫溪鎮投資40萬元建設的“眾橫家·善治家園”社會創新服務平臺即將建成開放,該平臺通過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多方資源,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未來,依托該平臺,助老扶殘、文藝賦美、品質托育、新農人培育等社會服務將變得更加專業有效、更加惠及群眾。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