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隘“黨建+”引領聚合力 多維賦能促發展 |
發布日期: 2025-07-04 16:21 信息來源: 邱隘鎮 |
在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征程中,邱隘鎮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探索“黨建+人才”“黨建+陣地”“黨建+品牌”的融合發展模式,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紅色引擎驅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從人才集聚的“強磁場”到服務民生的“主陣地”,再到特色鮮明的“金名片”,這個千年古鎮正以系統化思維構建基層黨建新格局,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黨建+人才 構筑智力引擎 激活發展動能 今年3月,邱隘鎮與福明街道聯合舉辦“筑夢人才新高地,黨建賦能新征程”主題黨代表活動,“新城黨代表紅帆智庫”正式揭牌。這個由15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區黨代表組成的智庫,以“匯聚智慧力量,護航共富夢想”為核心理念,圍繞黨建聯建、產業發展、民生服務等核心議題,為區域發展注入智力支持。 智庫成員深入企業、高校、社區,化身政策“宣傳員”,將人才引進、創業扶持等政策“大禮包”送上門,累計幫助1000余名求職者找到心儀崗位,助力20余家企業成功申報人才項目。 “沒想到鄞州的創業環境這么好!”海歸博士吳玉友在黨代表牽線下加入位于邱隘鎮的眾翮科技,其技術成果預計可為企業帶來千萬元級的效益,吳博士的故事正是智庫推動“黨建+人才”深度融合的生動寫照。智庫年度履職清單中,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黨建聯建活動,助力“鄞東力”黨建品牌和環明湖區域“大黨委”建設,推動兩地黨群服務中心資源共享;定期走訪企業,助力打造“邱窄巷”等共富品牌,提升強基富民品質;關注養老服務、嬰幼兒照護等民生需求,推動教育、醫療、文化資源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邱隘鎮與福明街道自簽訂“共富直通車”戰略合作協議以來,累計舉辦“雨露計劃”“春風行動”等活動1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部分黨代表所在企業還建立了“就業服務云平臺”,組織海歸人才創業對接會,吸引高端人才返鄉就業。此外,“月輪崗”“季督導”等計劃的實施,讓社工人才在交叉互動中提升能力,每季度召開的研討會也成為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 從“引才”到“留才”,從“輸血”到“造血”,邱隘鎮以黨代表為紐帶,構建了一個由政府、企業、高校聯動的“人才生態圈”。 這樣的和諧場景比比皆是。3月20日,在“社工有辦法”暨社區副職能力提升競賽現場,邱隘鎮和福明街道社區副職以“實戰化”考題檢驗應變能力,推動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這是“西城東湖”治理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實踐,通過支部聯學、人才聯育、資源聯享、空間聯建“四聯”共建體系,實現優勢互補、經驗互鑒。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發展強。”邱隘鎮相關負責人說。今年,邱隘鎮推出機關干部“五實五能”提升計劃,依托鎮委黨校開設“隘好學堂”系列培訓,加強青年干部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建設。此外,19名90后年輕干部在招商征遷一線淬煉成長,完成邱一村近2000套安置房的抽簽交付,明湖西A5/A6地塊也成功實現拔釘清零、出讓成交。 邱隘鎮“黨建+人才”模式踐行了“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通過黨代表智庫的智力聚合、鎮街協同的資源整合、政企校聯動的生態融合,構建了“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切實將組織優勢轉化為人才發展勢能,為基層黨建引領人才工作提供了“邱隘樣板”。 黨建+陣地 夯實服務根基 筑牢治理堡壘 邱隘鎮位于東部新城核心區,是寧波外賣站點“濃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在13.68平方公里內,每日活躍著600多名外賣騎手。為讓這些城市“奔跑者”感受到家的溫暖,邱隘鎮聯動10余家企事業單位、100余名黨員共建“隘好”甬愛街區,成立全區首個外賣騎手流動黨員黨支部,讓外賣騎手成為“流動先鋒”。 街區依托主核心陣地,融合甬愛e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中心等功能區塊,10個“甬愛小區”全覆蓋,100余家“甬愛商家”陸續掛牌。街區提供休憩、飲水、充電等10余項基礎服務,日均惠及800余人次;設立每月“隘好小哥日”,推出“遷鳥助飛”子女關愛、“律師坐堂日”法援直達等特色項目,解決戶籍遷轉、子女就學等難題100余個;通過“零工驛站”“春風行動”幫助80余名小哥實現家門口就業。 “每天穿梭在城市里,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伸手拉一把是應該的。”外賣騎手張孝龍在送餐途中縱身躍入冰冷河里救起落水女子的事跡,正是甬愛街區治理效能的生動體現。街區組建微信群和“小哥議事會”,通過隨手拍反饋問題線索500余條,聯動部門整治餐飲亂象百余起;建立積分兌換機制,100余名騎手通過基層治理貢獻獲得獎勵,實現從“治理對象”到“治理力量”的轉變。目前,該甬愛e家(小哥驛站)已獲評國家級“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成為新就業群體的溫暖港灣。 此外,邱隘鎮相繼打造8個共富工坊,建立共同富裕實踐觀察點,發布“共富伙伴計劃”,為鄉村振興繪就強村富民新場景。淺水灣影視文化產業園共富工坊引入10余部影視劇劇組進駐拍攝,帶來上千萬元的崗位薪酬收入;明湖社區彩織共富工坊通過社區聯建眾籌設立工坊基金,為38名女紅志愿者提供崗位;“邱窄巷”合和共富館集展示、展銷、直播、洽談、孵化五大功能,每月8日舉辦“隘好”共富市集,邀請低收入群體、村民農戶參與直播帶貨。截至目前,8個共富工坊已累計提供就業崗位百余個,為村集體增收500余萬元。 6月12日,盛莫社區“金種子”聯盟實踐基地正式啟動。該基地由社區黨委聯合寧波市農科院、微萌種業、邱隘派出所、邱隘鎮實驗小學五方共建,以“自然教育+基層治理”融合模式,打造集農業實踐、科研啟蒙、社區共治于一體的創新平臺。 正在建設的“隘好生活”黨群服務綜合體,通過資源整合、專業運營雙輪驅動,構建“公益+低償”“參與+互動”的服務矩陣,精準輸送創業孵化、技能培訓等服務。在此基礎上,該鎮利用鎮委黨校教育陣地,積極培育青年宣講隊、本土講師團、專業師資庫三支骨干隊伍,讓黨員教育更接地氣、更顯成效。 相較于其他鎮街,邱隘鎮“黨建+陣地”建設以新就業群體和鄉村振興為切入點,構建起“服務—治理—發展”的陣地生態鏈。甬愛街區的“雙向奔赴”體現了基層治理中“以服務換治理”的創新思維,共富工坊的“造血功能”彰顯了黨建引領下集體經濟發展的多元路徑,為基層陣地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 黨建+品牌 塑造特色標識 提升治理能級 因地制宜打造黨建品牌,是邱隘鎮的創新之舉。聚焦銀泰商圈群體特點,該鎮聯合市、區級部門和浙江萬里學院、銀東社區、銀泰商圈、甬動愛心等13個單位,創新成立“鄞東力”黨建共同體,打造“商居共融”項目,規劃“共融·共生·共享:商居和諧發展計劃”,發動10余戶愛心商家認領公益普惠項目,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居民群體等提供優質服務項目,同時為轄區小微商戶引流增益,累計開展“鄞東集”便民服務、公益電影、外賣騎手集體生日會等活動100余場,吸引6000余人次參與,解鎖了商家和居民融合發展的“幸福密碼”。 近日,邱隘鎮第二屆“明湖杯”籃球賽圓滿落幕。這項歷時一個多月的賽事,吸引14支隊伍178人參賽,歷經50場激烈比拼。作為環明湖區域“大黨委”運行機制的品牌活動,賽事已成為家校社溝通的橋梁,推動形成鄰里和諧、區域共融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環明湖區域“大黨委”突破治理邊界,整合明湖、寧湖、上湖、蓮湖4個社區資源,實現優勢共享、短板互補。“大黨委”由社區和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組建,書記輪值兼任,委員吸納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各方力量,建立協調議事、共駐共建、雙向溝通等機制,實現治理一盤棋,累計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120余件。健全區域“四清單一畫像”,梳理需求清單36項,整合轄區內外單位資源16家,精準打造落地“傳聲童”科普、“銀剪刀”公益服務等常態化項目10余個,惠及5000余人次。此外,持續開展暑期托管、校地合作、陣地共建等聯建活動,推動社區黨建從封閉運行向開放服務轉變,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社會創新日、48小時社區治理“微項目”創投賽也相繼成為邱隘鎮社區治理的閃亮名片。首屆創投賽中,明湖社區石磨工坊利用廢棄輪胎構建景觀空間,首推“黃豆生命之旅”主題活動,實現家校社聯動;鎮北社區完成藍青樓小區樓梯適老化改造,安裝防滑扶手、休息座椅和感應夜燈;銀東社區新韻花苑小區風雨連廊經過改造,成為集黨建宣傳、居民活動、議事交流于一體的多功能平臺。這些“小而美、快而準”的項目從居民需求出發,高效打磨解決方案,推動治理效能快速提升。 邱隘鎮“黨建+品牌”戰略以區域化黨建為核心,通過“品牌化引領、項目化推進、協同化治理”的路徑,將分散的治理資源整合為系統的治理能力。“鄞東力”與環明湖“大黨委”體現了“黨建共同體”理論在基層的創新實踐,“微項目”創投賽和鎮街協同則詮釋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落地路徑,為基層黨建品牌建設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啟示。 從人才強鎮到陣地惠民,從品牌引領到全域治理,邱隘鎮以“黨建+”模式書寫著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篇章。無論是紅帆智庫的智力激蕩,還是甬愛街區的溫暖守護,抑或是環明湖“大黨委”的協同創新,都彰顯出黨建引領下的治理智慧與民生溫度。未來,邱隘鎮將繼續深化“黨建+”融合發展模式,讓紅色基因在基層治理中持續煥發活力,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貢獻更多“邱隘經驗”。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