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天的三階蛻變:以法治之光照亮社區矯正對象新生路

“曾經我對未來感到很迷茫,感謝社區矯正的經歷,讓我逐漸找到了以后的方向?!边@名曾因非法經營罪的陳某(化姓,下同)在170天的社區矯正經歷后,以普法志愿者身份站在寧波城市展覽館的聚光燈下,為青少年講解法治故事。陳某的三階蛻變,充分映射出社區矯正從“管人”到“育人”的治理智慧。
一、迷茫期:規則重建的“心理破冰”
2025年2月28日,陳某至鄞州區司法局報到入矯,由東錢湖司法所負責日常監管。初入司法所,陳某呈現出典型的“矯正適應障礙”,首次談話情緒低落,對刷臉簽到、活動范圍限制等規定強烈抵觸,甚至因恐懼違規收監而失眠。
為此,司法所通過“一周一電話、一月一走訪”建立信任紐帶,同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法律條文明確權利邊界,消解陳某“二次入獄”疑慮。在此基礎上,工作人員引導陳某學習“浙里矯”APP在線法律課程,首月學習12課時;制定分階段目標卡,將“依規報到”等抽象要求轉化為“每日定位簽到”“每周思想匯報”等可量化行動,3個月后合規率達100%,逐步實現從“被迫服從”轉向“習慣性遵守”。
二、認同期:能力喚醒的“社會重啟”
“我當導游帶團時,游客都說我講解生動!”在第三次走訪中,東錢湖司法所黃所長敏銳捕捉到了陳某的這句話,迅速啟動針對性職業賦能計劃。鼓勵陳某通過技能認證,為其提供備考資料并規劃模擬面試;安排陳某在東錢湖景區擔任義務講解員,首周服務游客200余人次;協助簽約旅行社,7月帶團收入突破6000元。
依托陳某文筆優勢,司法所還組織陳某參加區級征文比賽,憑借《高墻外的曙光》一文奪冠。頒獎典禮現場,一句“犯罪撕裂人生,但法律縫合傷口”引在場觀眾動情落淚。
三、蛻變期:價值重塑的“反哺之光”
為進一步深化陳某的價值重塑,東錢湖司法所搭建實踐平臺,引導他在“平安鄞州20周年”活動中擔任街道普法反詐宣傳員,用自身案例解讀非法經營陷阱,發放手冊300余份;策劃“城市展覽館特別導覽”,由陳某帶領涉罪未成年人參觀反法西斯展覽,將導游講解詞融入“法治與愛國”主題,用自身的專業賦能反哺社會,促使他完成“從受益人到賦能者,從違法者到普法者”的角色升華。
170天內,東錢湖司法所通過“規則內化-能力激活-價值輸出”的精準三階模型,為陳某照亮新生路,實現從“被法治改造”走向“用法治反哺” 的蛻變。
陳某的重生蛻變,是以司法職能為點、以精準切需為引、以價值賦能為核的社區矯正幫扶新模式的生動實踐。從法律監督與人性化幫扶共振,為迷途者點亮回歸社會的希望之燈,生動詮釋了社區矯正工作修復社會關系、傳遞司法溫情的深刻價值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