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以租代售、全屋定制......寧波市消保委2025年上半年受理投訴情況
“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寧波板塊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寧波全市消保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4653件,較去年同比增長338.14%,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94.46萬元,較去年同比增長396.84%。投訴領域呈現多元化趨勢,新興消費業態糾紛占比顯著提升,通過對上半年商品和服務領域投訴新問題、新動態、新趨勢進行專項分析,總結出七大投訴熱點問題。
一、新能源汽車刻意隱瞞迭代信息構成誤導
2025年上半年197件新能源汽車投訴均指向:車企對新品宣稱“同款車”,消費者并不認同,認為刻意隱瞞迭代信息構成誤導。
新能源車企更新換代頻率繼續加快,產品科技感、舒適性不斷增強,“電動化+智能化”競爭不斷加劇。為爭奪市場,車企推陳出新的同時,車價不漲反降,成為一種逆潮流的車價“背刺”趨勢。
典型案例
2025年1月7日消費者劉先生投訴稱,某新能源車企將投訴日之后生產的汽車與之前半年內生產的汽車定義為同款車,然而不同批次車型在芯片配置上的存在差異。之前車輛上市發布會及首批交付信息中對算力達的TOPS值均有明確標注,之后新生產的汽車新增選裝包,車主額外支付款項后可搭載芯片能讓總算力飆升,但是之前購買車輛的車主無法通過購買選裝包實現功能升級。
劉先生認為芯片配置是決定車輛智能性能的關鍵因素,自己2024年7月19日購置的車輛無法實現升級功能,就不能與之后車輛列為同款車,車企行為違背了消費者對“同款車”在核心硬件配置上應具有一致性的合理認知,讓自己為低配芯片的車輛支付了與高配芯片車輛相同甚至更高的價格,損害了消費者的經濟利益,要求退賠費用。
二、網拍二手車引糾紛,免責條款成最大訴點
網絡拍賣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以公開競價的形式,將特定物品或者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拍賣活動。
寧波作為全國知名的二手車集散地,二手車交易過去以經銷、經紀為主,現在參與網絡拍賣成為交易新模態,由此產生的消費爭議也隨之增加。
典型案例
2025年6月11日,熊女士在拍賣平臺參拍了某拍賣公司拍賣的一輛二手汽車。平臺上公示的車檢報告單顯示此車為非重大事故、非泡水、非火燒。熊女士委托第三方檢測后發現,車輛出現過4次事故,更換過4任車主,而且該車因發動機進氣可變凸輪軸正時系統的相位器內產生的機油脈沖高壓,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限位器發生位移或脫落,建議用戶實施召回維修,維修措施為更換一個新設計的限位器。
熊女士認為車輛實際狀況與描述頁嚴重不符,商家沒有如實告知真實車況,違約在先,要求退還保證金5000元,并要求平臺對拍賣公司做出處罰。
三、家電售后服務呈現“大市場、小作坊”格局
家電售后服務行業“大市場、小作坊”的生態格局讓安裝與維修成為兩大短板。
2025年上半年全市家電投訴997件,售后投訴478件,其中空調安裝投訴79件,引發爭議的最主要問題為小作坊式的安裝。
典型案例
2025年4月14日,消費者張先生反映通過拼多多讓商家安裝熱水器,商家沒有安裝好,家里泡水了,來電投訴,要求賠償19萬元。
四、手機 “以租代售”,暗藏五重陷阱
一是默認長租期,大多數商家默認的租期是1年且不能提前解約;二是逾期強制買斷,租金逾期后自動“由租轉售”;三是總成本高于市場價,買斷金加上租賃費用遠高于手機的實際市場價;四是默認格式合同,必須選擇同意商品的租期、租金、買斷金等內容后才能下單;五是捆綁個人征信,《用戶租賃及服務協議》中存在個人征信信息授權內容,后期一旦出現延時支付租金等糾紛時,個人征信可能受到影響。
典型案例
2025年1月17日,余姚市消保委梨州消保分會收到消費者王先生投訴,稱其在某手機店中被誘導消費。
該手機店在“閑魚”等交易平臺上掛出低價出售蘋果手機的信息,交易成功后,先用租賃的形式將手機租借給消費者,在消費者租賃滿一定時間并繳納每月租金后,再向其收取一筆不小的買斷費、服務費等費用后,才能讓消費者獲得該手機的所有權,這些費用全部加在一起,則超過手機現價的一倍以上。
五、國補政策在三大領域難遭遇兌現難題
電動自行車、家電、家裝領域的商家往往有四種情形讓補貼無法落地:一是商家違約;二是在國補政策保價期內降價;三是逃避售后責任;四是虛假宣傳營銷。
“電動化+智能化”競爭不斷加劇,為爭奪市場,車企推陳出新的同時,車價不漲反降,成為一種逆潮流的車價“背刺”趨勢。
典型案例
消費者趙女士于2024年12月網購一臺洗碗機,售價6799元,實付5391.9元,到貨后一直未拆封。
2025年1月4日看到同款洗碗機降價后價格為4626.1元,因商品在30天價保期內,遂要求退貨退款。商家則認為,公司承諾的價保,是針對公司因自身原因降低銷售價格導致的價差。此次以舊換新補貼為國家政策,補貼金額由各地政府直接發放給消費者,消費者在使用時直接享受補貼減少對應金額,作為商家,未因自身原因降低銷售價格,故不屬于價保的情形。雙方無法達成調解協議。
六、房屋裝修爛尾風險加劇,全屋定制成投訴熱點
2025年上半年全屋定制投訴20件,裝修建材類投訴67件。
家庭裝飾裝修行業客觀特性決定了經營者要有資質、講誠信、守規范。然而現實情形是家裝市場良莠不齊,不具備資質的商家甚至是個人承攬業務,部分經營者缺乏誠信,低價攬客誘簽協議,服務縮水規避責任。消費者方面則由于信息不對稱,缺乏專業知識與技能,難以甄別服務品質與水準,容易踏入消費陷阱。
典型案例
2024年12月30日,寧海縣消費者消保委長街消保分會接到消費者錢女士投訴,稱其于2024年8月在商家處購買了某品牌地板,共支付了10200元。同年8月30日鋪好了木地板,12月15日左右消費者發現地板有蛀蟲的情況,向商家反映,商家表示會來殺蟲。但是殺蟲處理之后,還是會出現蛀蟲的情況。消費者對此不認可,要求處理好售后。
七、廣場露天集市招商引流,撤場容易追責難
一是合同期限短,條款簡略;二是履約擔保缺失;三是商業廣場對引流方缺乏管控措施,一旦違約難以追責;四是出租方容易承擔履約連帶責任,如商戶撤場后,因廣場運營方疏于審驗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作為場地出租者,要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典型案例
2025年元旦期間,鄞州區一商業廣場舉辦文化節,其中一家參展商向消費者展示了一款某品牌平板2合1學習機,并宣稱其具備高性能和多項先進功能,能幫助學生解疑釋難,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部分消費者現場購買了這款產品后不久,發現該學習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系統卡頓、電池續航不足、觸控失靈等等多個問題,紛紛要求退貨。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和退貨要求,參展商最初試圖通過拖延時間來安撫消費者,但并未能解決問題。隨著文化節的結束,參展商已不見蹤影,無奈10余名消費者集體向鄞州區消保委投訴,要求退貨。
來源 | 寧波市消保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