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搶占智造新高地“AI+”賦能制造新躍遷 |
發布日期:
2025-08-22
09:00
瀏覽次數:
|
人工智能技術如浪潮奔涌,正重構制造業的創新“基因”。人工智能與制造業不再是簡單疊加,而是彼此編織、深度融合。這既是鄞州制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也成為撬動區域經濟轉型的新質支點。 此前,浙江省公布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試點首批名單,鄞州區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汽車及關鍵零部件)試點順利入選,成為全省五大試點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入選的區域。 鄞州何以成為全省“尖子生”?深厚的產業基礎,是鄞州入選的底氣。作為鄞州制造的傳統優勢產業,全區集聚了9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品覆蓋汽車動力總成、底盤、車身及附件、電器儀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全部五大類、60個細分品類,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在鄞州新型工業化“521”工程大力實施推動下,汽車零部件企業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已在設計、生產、質檢等全流程成功落地20多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獲評省級試點,為這場產業躍遷注入了新動能。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鄞州將持續加強要素保障,強化數據驅動,力爭到2027年,推動全區汽車零部件企業人工智能賦能覆蓋率超30%,產業整體生產效率提升35%以上,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形成具有鮮明鄞州特色的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人工智能如何切實賦能制造業?答案就藏在鄞企的數字工廠里。在博格華納摩斯工廠,生產線上的數千個傳感器實時采集設備狀態、能耗、物料等數據,匯集在20多個數字看板上。通過大數據算法,系統能自動同步并優化生產節拍,讓整個工廠如同一臺精密儀器高效運轉。 持續投入數字工廠建設,換來真金白銀的效益。以某款鏈條傳動產品為例,其生產周期從18.7天縮短至15.7天,時間壓縮3天,生產效率提升10.7%。更深刻的變化在于管理模式的重塑。依托區塊鏈技術,博格華納數字工廠實現了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庫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以及需求預測、庫存共享與質量追溯的實時聯動。 如今,鄞州數字化改造逐步覆蓋規上工業企業,今年來舉辦中小企業數改轉型宣貫活動12次,參加企業達180家次。61家中小企業在17家總包商協同下完成數字化轉型項目改造。同時,鄞州精準滴灌,協助企業政策紅利應享盡享。 鄞州深知,走好“AI+制造”的融合之路,離不開堅實的數字生態支撐。多年來,我區持續聚焦主體培育、布局人工智能、發展智算產業。通過深入調研,厘清全區AI應用、大模型及算力市場需求總規模超5億元。在此基礎上,鄞州結合自身產業特點,精準謀劃人工智能子賽道,并出臺有關行動方案,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區經信局數字產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半年,我區引進的無熵數智AI項目,致力于構建“算力+大模型+應用”的生態閉環,預計全年實現算力調度服務規模超10億元。 優質AI項目的落地,大力激活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今年,鄞州借力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產融對接會,成功推動4個涉及高端智造、文旅、農業等領域的優質項目落戶街道、園區。 其中,落戶潘火街道的寧波璨科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無感FOC控制技術”,突破了重型設備啟動頓挫、機器人精細作業時抖動等行業長期存在的技術痛點。該技術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通過多家頭部車企的嚴格驗證,成功服務上汽通用、泛亞、長江等客戶。 在機器人領域,企業自主研發的精密伺服技術大幅提升關節動態響應速度與精度,同時為航空裝備企業提供可靠性高的航空電機控制器,填補國產化空白。正是一個個懷揣“硬核”技術的項目加入,為鄞州制造躍升帶來更多可能性,推動著鄞州從傳統汽配強區向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航空裝備等多賽道迸發的新興產業高地加速轉型。 軟硬兼施,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工業軟件作為制造業“數字大腦”,長期被歐美壟斷。樹優科技致力國產工業軟件“逆襲”,其自主研發的工業設計軟件在汽車輕量化項目中,相比傳統研發方式,將設計效率提升5倍以上,探索方案增加3000個,成功實現白車身減重5%,為車企年省成本超千萬元。從生產線匯聚的精密傳感器,到區塊鏈追溯的數據流;從算法優化的生產節拍,到國產軟件構建的數字大腦,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下,鄞州制造正悄然蛻變。 人工智能不再是遙遠的概念,而是流水線上效率提升的每一個百分點、研發周期中節省的每一天,是傳統制造邁向升級的堅實階梯。 未來已來,鄞州正全速前進。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