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閘門+機器人檢測!鄞州公園二期升級雨水管網應對臺風季

鄞州公園二期正開展雨水管網專項檢測行動,通過分階段實施管網排查與設施升級,全力保障臺風季前的水體生態安全。
作為市民重要的休閑空間,鄞州公園二期的水體環境直接關系到區域生態景觀與市民游覽體驗。上個月,公園管理處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南廣場靠近二號橋南側橋墩區域出現水體渾濁現象,伴隨間歇性刺鼻氣味,通過現場水質初檢和管道聽診,工作人員確定DN1200mm主雨水管存在雨污混流問題。
“此類混流污水在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指標上嚴重超標。”現場檢測的負責人解釋道,“如果直接排入湖中,不僅加劇水體富營養化,而且也將威脅到水生生物的生存。”
針對這一結構性隱患,區園林綠化中心聯合市政管網專家制定了科學的整治方案。整個工程分為兩個實施階段:第一階段重點完成管網“體檢”,通過潛水封堵技術隔離檢測區域,運用機械化手段清除管內淤積物,再借助CCTV管道機器人進行毫米級影像掃描,并形成檢測報告;第二階段則根據檢測數據,在雨水管入河口安裝智能閘門系統,該系統可通過液位傳感器自動調節開度,做到雨時排澇晴時截污。
在第一階段中,作業團隊在做好三級通風、氣體濃度實時監測后,對目標管道實施氣囊封堵。“有限空間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規程,我們配置了兩套獨立供氧系統和應急救援設備。”據安全監管方負責人介紹,清淤環節采用3臺大功率排水泵持續作業18小時,隨后機器人搭載的高清攝像頭對管道進行無死角掃描。初步影像顯示,公園內部管網結構完整,未發現脫節、腐蝕等結構性病害,為后續工程實施提供了可靠依據。
“我們正與周邊社區、排水公司建立聯動機制,通過管網壓力監測點實時共享數據,從源頭預防雨污混流問題。”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二階段的閘門安裝工程預計7月中旬完成,屆時將構建起“檢測-治理-監控”的閉環管理體系,確保臺風季公園水體環境的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