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吃到“菜園直供”鮮菜!“社工陪餐日”養老暖胃更暖心
“今天的菜有些特別呀。”10月17日中午,寧波市鄞州區邱隘鎮鎮北社區低保殘疾老人董志龍家中,一碗清炒秋葵剛端上桌,他夾起一筷細細品嘗,瞬間露出了驚喜的笑容。這份“特別”的美味,是來自鎮北社區71歲熱心居民金慈恩師傅的菜園里;而這份暖意,也通過鎮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社工陪餐日”,讓“不浪費”的愛心從菜園直達老人心中。
今年68歲的董志龍常年坐輪椅,極少出門,與外界交流甚少。當天上午11點,社工陳可帆帶著用金慈恩捐贈蔬菜做成的佳肴上門,一邊擺飯一邊遞過新鮮青菜:“這是金師傅剛摘的,您放心吃!”陪餐時,社工還反復詢問他的腿疾恢復情況、藥品儲備,“有需要隨時跟我們說”的叮囑讓董志龍不停感慨:“熱飯鮮菜香,心里更暖,謝謝你們和金師傅!”
鎮北社區推出“社工陪餐日”,正是源于對養老需求的精準回應。此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入戶走訪時發現,不少高齡、殘疾、行動不便的老人不僅面臨“做飯難”,更渴望日常情感陪伴。為此,社區將服務升級為“餐食+健康+陪伴”的全方位關懷模式,從去年重陽節開始,社區安排每月固定日期,由社工上門陪餐,打破傳統“送餐上門”的單一局限,讓養老服務更有溫度。
除了社區的關愛,熱心居民也在為社區養老添一份力。“這菜是我在社區附近租的空地種的,自己吃不完,扔了太可惜!”提起送菜的初衷,金慈恩師傅笑著說道。去年,金師傅在社區周邊租下一小塊空地,開墾成了菜園,蔬菜豐收后自家吃不完,看著新鮮食材可能浪費,他主動聯系社區:“沒打農藥的健康菜,分給有需要的老人,既不浪費還能幫上忙。”在“陪餐日”一早,他就挎著竹籃采摘秋葵、青菜,第一時間送到社區服務站,就盼著老人們能嘗口鮮。
作為典型的老舊小區,邱隘鎮鎮北社區60歲以上老年居民占比達40%,獨居、空巢及殘疾老人群體規模較大,養老助老需求尤為迫切。為此,社區始終將養老助老作為工作核心重點,以“讓老人安享晚年”為目標,不斷探索服務新模式,而“初老帶動年老” 機制便是其中的重要實踐。社區積極挖掘低齡老年志愿者力量,引導身體康健、有一技之長的“初老”居民,主動幫扶高齡、失能、空巢的“年老”居民,形成了“鄰里互助、以老助老”的良好社區氛圍。
在這一機制下,各類暖心善舉不斷涌現:退休老人張祥良憑借一手嫻熟的理發手藝,堅持每月上門為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免費理發;67歲的邱元隆得知部分老人出門采購生活用品困難,便主動承擔起“生活代購員”職責;有護理經驗的葉燕琴則堅持每周上門,為社區孤寡、失獨及行動不便的老人測量血壓,用專業與細心當好老人們的“健康守護人”。
“我們社區老人多,養老需求并不是‘送頓飯’這么簡單,而是要讓他們吃得香、有人陪、心里暖。”鎮北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會繼續把‘社工陪餐日’做細,也會挖掘更多有愛心、有能力的居民加入‘以老助老’隊伍,讓‘鄰里互助’的氛圍在社區里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