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創新基因
在鄞州,創新是刻進城市基因的“鄞”實力,深植于產業的土壤,奔涌在生態的脈絡,每一次發展攀高都從協同創新的雨露中萌芽。當技術突破遇上機制創新,當研發熱土迎來產業升級,這座城不僅激發出企業“細胞”之活,更善構產業生態之局,讓創新賦能“萬物生長”,譜寫傳統優勢與新興動能共舞的新樂章。
創新細胞活力十足
在區域創新生態的宏大圖景中,企業作為最活躍的創新“細胞”,正以其源源不斷的技術突破與產品迭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生機。
一只科幻感十足的精密“機器手”,指腹上的128個感應點位能精準捕捉力度變化,還能模擬人體 37℃左右的體溫實現“溫暖交互”……近日,在第四屆“智鄞未來”人才科技周“智匯鄞州,創引未來”AI成果展現場,寧波圓芯電子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指腹傳感器吸引不少駐足目光,生動詮釋了企業微觀創新的能量。
這款產品已在工業自動化生產線實現精準抓取精密零部件、在醫療康復領域輔助患者完成精細化訓練。這不僅是柔性電子技術的結晶,更是鄞州AI產業創新活力的縮影。“圓芯電子”落戶鄞州5年,已成為區域培育創新“細胞”的典型例證。
鄞州通過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雄鷹企業”的梯度培育機制,為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精準“養分”。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增至1340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超4000家,兩項數量均穩居全市首位。
隨著創新“細胞”不斷生長,對研發載體的需求也水漲船高。鄞州積極構建“行業頭部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協同研發體系,打通“產學研用”關鍵環節,推動研發機構提質增量。截至去年底,全區累計建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14家,平臺能級持續提升。
研發投入作為滋養創新“細胞”的源頭活水,驅動著鄞州實現區域創新的跨越式發展——連續5年蟬聯寧波市創新指數榜首,2023年度R&D經費占GDP比重達3.17%,較“十四五”初期提高0.89個百分點,科技人才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指數雙雙躋身全省第一梯隊。
每一家科技型企業都是一個活力的創新單元,正是通過培育千千萬萬的創新“細胞”,鄞州推動著從單家企業的技術突破向整個產業體系的能級提升攀高。
賦能產業煥新攀高
創新“細胞”持續活躍,為區域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不僅催生新興產業破土成長,更為傳統優勢領域強筋健骨、賦能升級。
在培育新增長極方面,鄞州展現出前瞻視野與扎實步伐。今年,鄞州出臺《鄞州區加快培育壯大未來(新興)產業行動方案》,聚焦人工智能與工業軟件、海洋經濟、智能機器人、高端工業母機、低空經濟等前沿方向,推動未來產業聚勢成鏈。
4月,鄞州入選浙江省低空經濟“先飛區”試點,成為全市唯一。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正從概念走向現實應用,市場潛力廣闊。在鄞州,除了咸祥航空飛行營地之外,還有更多元的應用場景。
區消防救援大隊、咸祥鎮消防救援隊無人機機巢部署點的現場驗收工作已完成,今后,無人機將化身政務巡檢的“空中特勤隊”,實現在指令下沿預定航線自主巡航,并實時回傳高清巡檢畫面,助力我區提升政務巡檢、重點區域火災防控與應急響應能力。
如果說低空經濟是展翅高飛的“新星”,那么人工智能則是滲透千行百業的賦能“引擎”。鄞州通過深入調研,厘清全區AI應用與算力需求,聚焦主體培育與智算產業布局。今年借助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產融對接會,成功推動4個高端智造、文旅等領域的優質項目落地,為傳統產業轉型注入智能新動能。
“人工智能+”的融合效應,在鄞州制造業土壤中結出累累碩果。截至目前,全區規上企業數字化覆蓋率已達91%,位列全市第一。特別是在汽車零部件這一傳統優勢產業中,人工智能已在設計、生產、質檢等全流程落地20多個應用場景,推動鄞州成為全省首批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試點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入選區域。
夯實制造業根基、搶占新賽道先機,隨著創新動能持續釋放、產業布局日益完善,鄞州努力構建的發展圖景正呈現出“傳統更優、新興更強”的生動局面。
生態優渥傾力滋養
打通科研產業化“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是構建區域創新生態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鄞州以系統思維持續優化創新環境,不遺余力推動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高效融合,走出了一條以機制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之路。
作為激發創新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鄞州于2023年在全市率先推出技術創新挑戰賽,以“揭榜掛帥”模式精準破解企業技術瓶頸。
賽事不僅架起了企業與科研團隊之間的對接橋梁,更在持續迭代中不斷拓寬服務邊界。通過現場路演、技術診斷等環節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精準匹配,并逐步細化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能源等新質生產力賽道支持方向,使創新資源真正流向產業一線。
這一賽事正成為企業破解“卡脖子”難題的“金鑰匙”。康強電子攜手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攻關高導電性銅基材料;天工流體與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合作提升柔性膜盒密封性能,帶來千萬元新增產值;奧克斯電氣與上海交大技術團隊共研的液冷式熱管理產品已成功上市……數據顯示,3屆賽事累計為20多家鄞企匹配23個創新團隊、解決23項技術難題,推動參賽企業新增產值近3億元。
賽事成效不止于個案突破。今年6月,“技術創新挑戰賽驅動協同攻關機制改革”入選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專項試點,從舉辦一場比賽到建立一項機制,鄞州構建起一套常態化的創新資源配置閉環。這正是區域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的生動注腳。
如果說挑戰賽是破解技術難題的“尖兵連”,那么全周期孵化體系則是培育創新力量的“主力軍”。
作為全國首個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政策的城區,鄞州持續優化政策供給,已建成雙創平臺53個,其中國家級平臺14個,孵化總面積超7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近1500家,培育出超千萬元產值企業120家、超億元企業16家,融資總額突破1.1億元,各項指標穩居全市前列,形成了梯隊分明、活力迸發的企業成長生態。
金融活水如何精準澆灌創新沃土?鄞州的探索同樣走在前列。自2012年率先試點“風險池基金”貸款模式以來,鄞州已累計為1391家企業提供貸款近50億元,在全市率先開展的科技保險試點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近300億元,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企業“輕資產、貸款難”的發展困境。
從技術攻關、企業孵化到金融支持,鄞州通過系統布局構建起相互賦能、協同共進的創新生態。最新數據顯示,全區科技成果轉化指數已躋身全省前十,2024年技術交易額達105.5億元。
這片創新熱土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匯聚要素資源,讓創新星火閃耀、生生不息,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