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共富工坊”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
發布日期: 2025-09-09 08:54 信息來源: 區日報社 |
“以前在家門口找不到好工作,現在在工坊上班,既能照顧家里老人孩子,每個月還能掙8000多元錢。”9月8日,在鄞州區亞大汽車管件“共富工坊”務工的村民錢海華,道出了當地不少村民的心聲。截至目前,鄞州區已高質量建成35家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實現22個鎮街全覆蓋,不僅幫助數千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帶動村民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更推動村集體年累計增收超300萬元。 走進亞大汽車管件“共富工坊”的生產車間,機器聲此起彼伏卻井然有序,工人們熟練操作各類設備。這家今年7月入選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優秀實踐案例的工坊,以黨建為“紅紐帶”,將政府、企業、村集體、商會四方力量緊密凝聚。工坊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不僅為村民送崗位,還助力有創業意愿的農戶開辦工廠。”目前已扶持周邊農戶興辦70家配套工廠,帶動1500余人就業,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真正實現“一人就業,全家增收”。 龍頭企業的引領,讓共富之路走得更穩更實。在欣達集團“紅欣黨建”產業鏈“共富工坊”,“上下游產業一條龍”的發展圖景格外鮮明。工坊通過組織聯建、技術手把手教學、同步推進發展,將本村45家、本鎮41家下游企業“串珠成鏈”,讓1500多名周邊村民無需遠赴他鄉,就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我以前在海曙區上班,每次回家都很折騰,現在在工坊做銷售,一年能掙8萬元,還能天天陪孩子。”村民熊艾云的話語滿是滿意。目前該工坊已提供600余個穩定崗位。 鄞州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還堅持“一坊一策”,精準對接村民需求與企業發展。在寧波市鄞州東華針織時裝有限公司開設的“東華夢共富工坊”,“計件制”“彈性工時”成為吸引村民的“香餑餑”——工坊特意將可手工制作的針織毛衣外發加工,讓附近村的困難女工既能靈活安排家庭時間,又能靠手藝賺錢。 寧波市鄞州三豐可味食品有限公司則探索“公司+農戶+標準化管理”模式,圍繞雪菜生產需求引導村民種植,不僅免費提供農藥、種子和技術指導,還通過訂單式采購打消農戶“賣難”顧慮,讓村民種得放心、賺得踏實。 共富不是單打獨斗,而是抱團取暖。為讓更多村莊共享“共富工坊”紅利,鄞州區工商聯牽頭搭建“村企走親”橋梁,組織基層商會會長深入鄉村,摸清村莊發展需求,精準匹配工坊資源。目前,16家基層商會已與16個經濟重點扶持村“手拉手”,8份涵蓋共謀發展、黨建聯動、公益建設、消費協作的結對協議已落地生效,推動村企資源“雙向奔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此外,鄞州的“共富密碼”還體現在企業的主動擔當上。依托轄區頭部企業集聚、制造業基礎扎實的優勢,鄞州精準找準企業用工需求與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契合點,中哲集團、阿能集團、斐戈集團等企業紛紛主動參與“共富工坊”建設,近年來已吸納3000余名農村剩余勞動力、低收入農戶就業。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共富工坊’提質增效,讓更多村民、特殊群體及低收入農戶在家門口就能端穩‘增收飯碗’。”鄞州區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